太平猴魁百科介绍,附图文详情

引言:

诞生于清朝咸丰(1859)年间的太平猴魁茶年头短,且产量一直稀少,近些年发展迅速、载誉无数,有问鼎绿茶茶王之势。

“太平猴魁”名字的由来

以前黄山上,生活着一公一母两只白毛猴,因为它们生下的小毛猴玩耍走失,两只老毛猴寻子不得,操劳数日,病死在了太平县的一处山坑中。附近住着一位以摘药材和野茶为生的善良老汉,在他发现这对病死的猴,将它们安葬,还栽上了山花和野茶。随后正要离去之际,突然有人说:“谢谢你为我们做的事,一定会报答您的。”但只问声、不见影。

转眼到了来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上摘茶,整个山岗上的绿油油的茶树,又听到上次的声音:“我们将这些茶树送给您,只需要认真栽种,以后便衣食无忧了。”老汉明白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报答给他的。为了纪念神猴,取名“猴岗”,自己所住的山坑取名“猴坑”,所赐的茶树茶叶叫猴茶。再加上茶品质卓越,为茶中魁首,世人便称呼此茶为“太平猴魁”了。

成功要素1 产地

太平猴魁的产地非常明确而小,可从山头和生产队两个方面来看,具体情况参考下表。

乡镇 村落/山区
安徽 黄山 黄山(原太平县) 新明 三合村
猴坑

以上产区所产猴魁茶质量上乘,所处650米的海波之上,拥有着土壤疏松、通气排水的变质千枝、花岗岩风化的乌沙土壤层,其富含有机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且酸碱度非常适宜;依傍太平湖,高达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并竹茶共生,使得猴魁茶的生长环境十分优越。

成功要素2 种植

太平猴魁的种植培育都非常精细,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树种

猴魁茶的树种是黄山新明乡猴坑附近特有的柿大茶树,其外形呈灌木状,属性上为晚生种、中芽中、大叶类,具有芽叶生长能力强、续嫩性高、抗旱耐旱等特点,茶叶品质上佳,所以成为太平猴魁原料供应的最佳、最主要的树种。

管理

太平猴魁的茶园多建在坐南朝北的25-40°的山坡之上,需要全年管理:采用有机化肥,人工施放;为保持茶树的粗长壮硕、茶叶的营养充沛,每年采茶后的夏天都会对其修枝。

成功要素3 采摘

通常其他众茶叶会有清明节前后采摘的“明前茶”,而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则在下一个节气——谷雨前后。整个采摘周期是15-20天。一般会在晴日的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采摘中遵循众多原则和讲究,比如说“四拣”、“八不采”,详情如下。

节气 长势 具体措施
谷雨前后 有20%芽梢长出了初展的一芽三叶 一拣坐北朝南的阴、高、云雾笼罩的茶山的茶树;
二拣生长茂盛的茶树;
三拣粗壮、挺直的嫩枝;
四拣肥大多毫的鲜叶。
一不采无芽;二不采小;
三不采大;四不采瘦;
五不采弯弱;六不采虫食;
七不采色淡;八不采紫芽

成功要素4 工艺

采摘后,即对所采鲜叶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是为“拣尖”,这就是猴魁茶制作的原料。所谓“尖头”,有芽叶壮硕、扁平匀齐、嫩度合适、背卷叶缘等要求,以确保成茶后可以呈现“二叶抱一芽”之状。“拣尖”的时候,拣出来的芽叶和单片,都可以制成“魁片”。

具体工艺上有杀青、捏尖、毛烘、足烘、复焙等工序,对于工具材质与形状、制作时长、制作量等,再到每一个环节下茶叶所呈现出样貌都有严格要求。比如说杀青——用70公分直径的桶锅,内外洗净。燃料选用木炭。每锅以“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为翻炒原则。每锅用时两三分钟。

成品

太平猴魁产生品质差异,行业中分为猴魁、魁尖、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品级。市场上则简单明了地分成极品、特、一、二、三共五级。具体成品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极品和三级外形、内质两方面来对比,详情如下。

等级 外形
形状 整齐 色泽
极品 扁展、挺直、
壮实
两叶抱一芽
毫多不显
匀齐 苍绿匀润部分主脉暗红
三级 两叶抱一芽
少数翘散
少量断碎
有毫
欠匀整 尚绿润

等级 内质
香气 口感 汤色 叶底
极品 鲜灵高爽
有持久兰
花香
鲜爽醇厚
回味甘甜
独具“猴韵”
嫩绿
明亮
嫩匀肥壮
成朵
嫩黄绿鲜亮
三级 清香纯正 醇厚 黄绿尚
明亮
尚嫩欠匀
成朵
少量断碎
黄绿亮

全文总结

各个环节地匠心独具,塑造了太平猴魁的不俗品质,因此才在2004年的国际茶博会上摘得“绿茶茶王”的桂冠。如果喜欢此文,请点赞或转发,并关注“好茶艾多幕”熊掌号,我们会不定期为您推送精品文章。